鼙鼓初击,兽头吐威。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作家说端午:是一粒粒梦想的糯米包裹成一枚坚实的粽子;粽叶,如男人的胸怀和大志,包容,让一切粘连,让一切和谐。艾香四季轮回,生活永远向前。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就像一杯岁月的陈酿,端午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提醒着我们,破水前行,自信向前。“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艳阳正中,端端而立,首望星空,和风端详,日用星火,以正仲夏。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古人用午计时,也用午来代表中,午夜和正午就是中的意思,同时也和五行不谋而合,午火气热,属性也。又因古代数术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当然为阳;或者写作“午”,居十二地支的第七位,也当为阳。故端午(五)又称之为“端阳”。月日同五而有“重午节”。仲夏之日,万物皆盛,太阳直射,尔后驶入一个美好的烈日旺季,故而是开端。仲夏之后,万花凋谢,五谷成熟将会成为盘中餐,人们在丰收之后,把这些谷物先抛入山上、江中,请大自然享用。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国古代讲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阴阳调和。端午是阳极阴衰之时,根据阴阳平衡的和谐理念,需要“扶阴抑阳”。在中国五行中, “水”属阴性,所以端午的许多活动都与水有关,意在增强“阴”之力,冀求阴阳和谐。端午浸润在淡淡的书香里,氤氲在浓农的诗意中。它是欧阳修眼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重”的动人景致;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是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是陆游感叹“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仪式感。更是屈原留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传承。这些诗词歌赋承载着端午节的美好祝福,凝聚了先人在天人合一、时序更替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智慧,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多少诗人讴歌它、赞美它,那一片葱茏的诗意和家国情怀是这个古老节日真正的气息。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端午既是一个好日子也是一个不好的日子。好日子纪念是为了欢庆,不好的日子祭祀是为了辟邪,所以五月五也有恶月恶日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毒月”,五日视为“恶日”。五为阳数,古有“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之说,五月初五,五五叠加,是大不吉利之日。
端午,便成了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日子。俗话里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也有一说是蜘蛛。民间传说中,神仙有战胜妖魔的“三件武器”:菖蒲、艾草和蒜。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菖蒲是宝剑,艾草是鞭子,蒜是法锤,因为其后来被民间用于端午驱除蛇、虫和病菌,降妖除邪,故又称“端午三友”。此后每逢端午,人们会在自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菖蒲和蒜,来震慑水怪,以此保护房屋和财产。古人在这天还流行请天师钟馗。
天师钟馗为鬼中之神,在端午日请他来吃鬼,斩灭五毒,祛除百病,镇宅佑安。人们还会把绘着天师张道陵画像的香囊挂在身上,把他称之为天师符,认为可以百毒不侵。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可以说,端午节是自然时序的体现,人要认识、掌握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天”之道,又要尊重人类社会生活的“人”之道。比如妇女们会编织五彩丝线。“五色线”有时它又叫 “朱索”,系于孩童的手腕、脚腕,辟邪驱祟。
且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老人们常说河流会将瘟疫和疾病冲走。还在孩子的脸上,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少量雄黄酒,意祛毒防病。在他们看来,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中国人不太擅长表达爱意,但对家人、孩子的关心,往往就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上,浓缩着一点一滴的照顾。
端午节的仪式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尽管每个节庆的特色食物各不相同,但它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糯叽叽”。春节吃年糕、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和糍粑、端午节吃粽子和麻团……类似的节庆食物大都是用糯米制成的,吃起来香糯黏滑,还十分饱腹。芝士年糕,好吃又“好玩”。
所以,为什么我们过节这么喜欢吃糯米做的食物呢?

(图片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
首先,古代缺少口感柔软的精白米和精白面粉,不少主食都口感粗硬。只有糯米和大黄米,能提供难得的柔软、黏糯的独特口感。
其次,糯米能给人长时间的饱腹感。难得过节,当然得让家人都吃得饱饱的,糯米自然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糯叽叽”的口感,越嚼越有味。
从往日的实用性需求演变到今天纯粹对口感的依赖,虽然原因变了,但对“糯叽叽”的喜爱却始终如一。
不过,粽子虽好,可不能“贪杯”哦。看起来小小一个的粽子,却含有很高的热量,很容易吃过量。而且吃完粽子后,血糖可能会迅速上升,心血管病患者尤其不能多吃。
(文章来源:拓美佳洁具-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