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卫浴网讯 10月滨州市人民政府召开资讯发布会火热展开,对于滨州无公害厕所的村居全覆盖目标也表示非常有信心,自滨州市全面启动农村厕改工作便吸引了诸多关注,滨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朱臣非常用心答记者问。
滨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朱臣在介绍无害化改造的模式上,对于滨州市厕所改造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滨州市有山区、有平原,有相对集中的村庄、也有居住较分散的一些农户。所以厕所改造这个工作的模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使千家万户用上安全、保质、耐久、卫生的厕所,还要确保粪便不渗漏、不污染环境,这是我们改厕的基本要求”。
滨州市前期试点中发现,比较成熟、适用的改厕模式有四种,分别是“水冲双瓮(三瓮)化粪池式”、“水冲三格化粪池式”、“无水冲粪尿分集式”和“水冲完整下水道式”4种模式。朱臣局长建议一般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水冲双瓮(三瓮)化粪池式”厕所和“水冲三格化粪池式”厕所,“这两种类型更方便、实用,发酵效果好,施工周期短,造价相对低。由于瓮体是整体式的,与分体式的相比安装更便捷,并且解决了防渗漏的问题。因此一般农村地区推荐使用这两种改厕模式”。另外,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也可以以整村或多户为单位利用生物菌降解技术,配套完善地下管网系统,将改厕和污水处理相结合一体化同步进行。
当然厕所改造也要分情况而定,而在严重干旱缺水的农村地区,可使用“无水冲粪尿分集式”厕所。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地区和乡村旅游点村庄,可以适度推广使用“水冲完整下水道式”厕所。
当然,各县(区)也可根据各村(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习惯等不同,在厕具选择和厕屋建设上,按照厕屋洁净无味、化粪池不渗漏、粪便无害化的标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滨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朱臣在回答推进厕改惠民工程的扎实推进时,介绍说农村改厕量多面广,也是改厕工作的关键点。“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农村改厕,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厕所干净、环境优美、生活幸福,这是一个大好事”。
狠抓示范带动
春节过后,市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示范村(居)建设的通知》(滨农改厕办字〔2016〕2号)。在全市启动农村改厕示范村(居)建设,各县(区)每乡镇(街道)选择1-2个村(居)作为示范村(居),全市共计150个村(居),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切实发挥示范村(居)的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作用,让群众现场参观,亲身体验,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改厕的质量和效益。
在改造模式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首先改造好老年人、残疾人和家庭困难的农户,并根据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蹲便器或坐便器,让相对困难的农户首先享受到政策红利。改造过程中,通过在村委会摆放改厕产品和发放施工规范明白纸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改厕相关技术要求和关键环节,强化群众的现场监督作用;改造完工验收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改造户签字认可作为验收工作的第一环节。
健全推进机制
市政府将农村改厕工作列入2016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成立了由崔洪刚市长任组长的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各责任单位骨干力量集中办公,负责组织调度、技术指导、督导考核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各县区政府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明确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责任分工。市级重点抓组织、抓协调、抓推动,县区级抓项目、抓整合、抓落实,乡镇(街道)、村(居)抓实施、抓管理、抓维护,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住建、卫计、财政、审计、质监、民政、扶贫等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全面统筹政策、资金、技术等重点支持农村改厕工作,不断发挥整合效应,形成推进合力。
强化改厕工作的考核督导
从今年开始,将改厕工作纳入了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实效作为考核****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督查机制,采取定期检查、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改厕工作进行现场督查。严格执行工作进度的月报制度,每月通报各县区进展情况并排名,年底对进度快的、好的给予表扬,存在问题的要进行约谈,激发各县区抓好农村改厕工作的积极性。
而关于如何来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朱臣局长认为既要有政策、资金、技术保障,还要明确时序,形成合力。滨州主要从狠抓示范带动、健全推进机制和强化改厕工作的考核督导三个方面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