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控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退市。6月20日,在香港上市近3年的东鹏控股发布公告称,联交所批准东鹏控股撤销股份的在香港的上市地位,22日正式从香港退市。
据悉,今年年初,东鹏控股董事会宣布,启动私有化进程,以比停牌前股价溢价31.76%的价格,回购并注销公共股份;6月22日,东鹏控股私有化计划经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及开曼大法院的审批通过,公司顺利完成私有化,成功退出香港股市。
2013年12月9日,东鹏控股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国内首家登陆港股的陶瓷企业,同时这也是我市赴香港上市、注册地在清远的首家企业。上市近3年来,东鹏控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了增长。
上市近3年后再退市,是否会对清远的项目及业务产生影响呢?东鹏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鹏在清远近3年生产正常,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公司在清远的投资改造项目亦按公司的战略规划正常运作。“退市对清远项目及业务不会有任何影响。”
东鹏控股在清远实现上市
据公开资料,东鹏始创于1972年,是世界级的瓷砖、卫浴产品专业厂家,中国最大的瓷砖公司。目前,东鹏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剧院(剧院装修效果图)、中华世纪坛、奥运九大场馆、世博会、亚运会场馆等上万个知名工程,并已在美、英、德、意、法、韩、西班牙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是中国陶瓷行业首个在意大利陶瓷核心萨索罗进行自主品牌经营的中国品牌。
而东鹏与清远的关系要追溯到2003年。当年10月,东鹏陶瓷在清远源潭陶瓷工业城动工兴建,2004年9月正式投产。之后,该公司在清远发展良好,每年纳税金额占清远整个陶瓷生产线的1/10,其中2013年更是达1/3。
2013年12月9日,备受关注的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控股”)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国内首家登陆港股的陶瓷企业。同时,这也是我市赴香港上市、注册地在清远的首家企业:东鹏集团赴港上市主体为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2年3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东鹏集团运营主体是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1年11月4日在清远登记注册。
在上市之前,东鹏普遍被认为是佛山的企业。而2013年12月16日,东鹏控股将上市后的首场资讯发布会选择了在清远举行,东鹏姓“佛”还是姓“清”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发布会上的媒体关注焦点。对此,东鹏控股何新明回应道:“东鹏上市的主体东鹏控股是在清远,东鹏控股是清远的企业。”
同时,东鹏的整个上市过程都是在清远市进行。何新明在上市资讯发布会上表示,为了促进东鹏上市,清远市委市政府为东鹏实行了上市“绿色通道”、“一帮一”上市工作小组对接等一整套完整的扶持方案,促使其顺利登陆香港联交所。“东鹏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上市的全部工作,这是得到了清远市政府大力的支持”。
私有化是公司的战略规划之一
事实上,东鹏控股的私有化退市进程于今年年初便已开始。2016年2月3日,东鹏控股发布私有化要约公告停牌,当天公告称:联席要约方已接洽公司,建议透过协议计划就私有化提出附带前提条件的可能收购建议,每股注销价下限4.48元,较停牌前溢价31.76%。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东鹏控股为了上市酝酿了10年,于2013年12月成为国内首个登陆港交所的陶瓷企业。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三年以来,东鹏控股业绩发展良好,2013~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68亿元、38.93亿元、41.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9亿元、5.64亿元、6.26亿元。
上市的三年里,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东鹏控股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那公司为何还要以溢价31.76%的价格实行私有化退市呢?为此,记者通过信息联系了东鹏控股副总裁林红,其于7月6日凌晨回复的一份东鹏控股于7月5日发布的《关于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私有化的说明》(下称《说明》)称,东鹏控股的此次私有化是顺应世界经济中心变迁大势及中国金融中心转移的历史潮流,并为家居行业争取在国民经济和中国制造业应有地位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说明》同时表示,公司立足瓷砖、洁具行业的厚实根基,实施轻资产转型,期望通过整合泛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家居生活解决方案,给客户持续创造更高的价值。私有化亦是推动公司实现此目标所作的战略规划之一。“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寻求进步。未来,公司将继续根据时局和自身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举措。”
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在6月10日举行的东鹏控股法院大会与股东大会上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此次东鹏私有化的诉求,主要是根据自身发展与香港股市具体对我们的作用出发的。“企业的发展就是要进步,进两步、进三步,都要。只要对企业进一步发展有益,我们都会去寻求。”
退市对清远项目及业务不会有任何影响
作为清远首个赴港上市的企业,东鹏控股私有化退市吸引了各界尤其是政经界人士的关注。
2013年12月16日举行的资讯发布会上,何新明表示,东鹏上市之后,仍然会加大在清远的投入,也会带头在清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要成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2015年9月7日,东鹏控股宣布将斥资1.5亿元对现有的清远生产基地进行智能升级改造,并将清远基地建立起国内首家建陶智能工厂。
而今,东鹏控股在香港联交所退市,是否会对清远的项目及业务产生影响呢?“退市对清远项目及业务不会有任何影响。”林红在给本报记者回复的信息中表示,东鹏在清远这三年生产正常,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公司在清远的投资改造项目亦按公司的战略规划正常运作。“今年上半年又再投资2.08亿元,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改造,生产3D喷墨新产品。”
记者致电东鹏控股在清远的项目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其也表示目前公司的生产业务一切正常,原计划的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当中。
而对于“退市后是否还有进一步的资本市场计划(如A股上市)?是否依然以清远作为注册地?”的问题,林红回复称“看情况”。
对于东鹏控股选择在港股退市并推进私有化进程,东鹏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曾表示,东鹏退市后企业的本质并未有任何改变,仍保持了股份制,退市后推进私有化进程仍强化了融资渠道、增加了融资能力,为提升企业实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东鹏退出港股市场及私有化进程的完成,并不排除其未来迈出在A股或其他股票市场继续上市步伐的可能。”
“东鹏花费大量资金实现私有化从香港退市后,肯定还会有后续运作计划,如重新选择启动国内上市或挂牌新三板。”资本市场人士、清远益合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尚辉分析称。
2003年10月,东鹏陶瓷在清远源潭陶瓷工业城动工兴建。
2004年9月,企业东鹏正式投产。
2011年11月,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地为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陶瓷工业城。
2012年1月,东鹏集团运营主体由先前的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月份,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清远市金融局提交了《上市后备企业进入绿色通道申请书》;当年5月份,市金融局、上市办等部门先后为东鹏控股开通了“上市绿色通道”,成立上市“一帮一”工作组,实行对口帮扶。
2013年12月,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2015年9月,东鹏控股在清远举行“东鹏·中国建陶工业2025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清远暨世界玻化砖研发中心成立仪式”,宣布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2016年6月22日,东鹏控股正式从香港退市。
东鹏控股是身边活案例 清远企业选上市平台或更谨慎
据悉,在东鹏控股退市之前,清远全市共有2家上市企业,另一家为广东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据市金融局的数据,我市有上市后备企业32家。而本次东鹏退市之后,注册地在清远的上市公司仅有博信股份一家。
其实,在清远还有一家早于几年前便登陆美国资本市场。2007年,佛冈某机械制造企业便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上市,开创了清远市内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先河。
然而,随之而来的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加之海外上市的后续成本较高、企业对监管方式的“水土不服”等原因,该企业也选择了退市。
有市场人士认为,股价低迷估值过低和母公司资源整合是东鹏退市的重要原因。对外界的分析猜测,东鹏控股回应称表示,私有化是推动公司实现此目标所作的战略规划之一。
资本市场人士、清远益合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尚辉分析称,香港股市无论是估值、市盈率还是交易活跃度,相对于A股平台都要低很多。东鹏控股近年来营收和利润增长都不错,主动退市一个是它在香港上市后市场估值较低,且交易流动性不足,因此未能达到公司股东当初上市的预期。“另外,香港股市的各类后续成本也较高。在估值被低估而成本又高的前提下,虽然企业要为私有化退市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但此后就会少很多法律咨询和审计等费用。”
温尚辉同时认为,不少国内企业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水土不服”。
“对于香港股市我们也有了解,但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在国内上市。”记者致电我市一家上市后备企业董事长张先生,其表示相对于境外资本市场,更看好国内资本市场的潜力;同时,内地企业对于A股及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规则也更为熟络,便于公司融资及运营。
“本次东鹏控股私有化退市后,将使得清远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在选择上市平台时更加谨慎。”温尚辉表示,清远有企业在美国、香港上市后又退市,对于清远有资本运作计划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身边的案例”。“建议有计划上市的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好符合企业发展和融资需求的目标,否则会走弯路浪费时间和企业资源。”